內人社發〔2019〕12號
各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內政發〔2018〕43號)精神,推動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促進我區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財政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轉發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內財社〔2019〕289號)的規定,現就政府補貼目錄范圍和補貼標準通知如下。
一、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設置的技能類職業(工種)以及國家頒布的新職業(工種),均為政府補貼培訓職業(工種)范圍,補貼標準按照《內蒙古發展改革委 財政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規范內蒙古自治區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內發改費字〔2015〕1552號)執行。同時,將采用紙筆作答職業和電子化考試的D、E類職業合并到C類,按照C類補貼標準執行。
二、結合自治區能源、化工、冶金、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自治區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產業需求,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共同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產業職業培訓需求目錄》(以下簡稱《重點產業需求目錄》)(附件1),對目錄內的職業(工種)開展職業培訓,培訓補貼標準可上浮20%,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標準可上浮10%。
三、開展自治區級就業技能知名品牌培訓和特色品牌培訓的(名單見附件2),培訓補貼標準可分別上浮30%和25%。
四、《重點產業需求目錄》中A類職業(工種)基本培訓課時調整為不少于260課時,每人每次基準培訓補貼1800元,B類職業(工種)基本培訓課時不少于200課時,每人每次基準培訓補貼1300元,C類職業(工種)基本培訓課時不少于56課時,基準補貼每人每次600元,超出基本課時部分按照內發改費字〔2015〕1552號執行。達到基本培訓課時及以上的,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為:基準培訓補貼+超出課時部分補貼。未達到基本培訓課時的,根據內發改費字〔2015〕1552號標準,按實際培訓課時給予補貼。
五、各盟市可結合當地實際,對《重點產業需求目錄》進行調整、補充,調整、補充的原則上是當地具有區域特色(民族特色)、促進就業效果明顯的職業(工種)。調整、補充數量不超過《重點產業需求目錄》職業(工種)數量的30%,并報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備案。
六、本通知適用于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職業培訓補貼申領按照內財社〔2019〕289號規定執行。
七、自治區《重點產業需求目錄》每兩年公布一次。
八、各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按照自治區確定的培訓目錄范圍和補貼標準,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要加強資金監管,進一步完善培訓補貼撥付流程,簡化程序,提高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