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促就工字〔2019〕6號
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委辦局,各企事業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市職業技能提升專項行動,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加強資金管理,按照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內人社發〔2019〕60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申辦流程
(一)各級人社行政部門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各級就業管理 (服務) 局(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中心),以下統稱“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嚴格落實各項政策規定,做好培訓補貼申領工作,按照“一次審批,全程暢領”要求,進一步精簡證明材料和申辦程序,優化辦理流程,除文件明確規定的證明材料外,不得要求提供其他證明,最大限度方便申請對象享受政策。
(二)企業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后,需組織學員參加結業考試,為培訓學員發放培訓合格證書(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印制),做為申請培訓補貼和參加職業資格鑒定或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的依據。當期培訓結束后,企業或培訓機構按要求持申請培訓補貼或鑒定補貼的相關資料,報屬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初審(如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培訓的,需先報行業主管部門初審,后報屬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審核)后,報屬地人社行政部門再審。經再審后報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復核并公示,經專班辦公室主任簽批后送市財政部門審批撥付資金。
(三)凡2019年5月18日后參加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培訓合格證書,下同) 并自行墊付培訓費的個人,符合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文件規定的均納入補貼范圍。個人申請培訓補貼流程參照企業或培訓機構申請流程。各地對個人申報培訓和鑒定補貼的要及時受理,及時兌付,不得拖延。
二、明確職責分工
市各行業主管部門復核本行業培訓學員身份和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科負責復核企業新型學徒制學員身份及培訓管理資料;市就業局農牧民工管理科負責復核農村牧區(戶籍不明確的以身份證住址為準)學員身份,培訓科負責復核城鎮學員身份及培訓管理資料。
分類指導推進(一)企業組織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項目制培訓應提前到屬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培訓業務管理科室備案。企業開展培訓和培訓機構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開展項目制培訓的,財政部門可先行撥付60%的培訓補貼資金。
(二)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兩后生”、農村牧區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培訓時間和培訓補貼標準給予全額培訓補貼。
(三)推進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鼓勵企業、農村牧區生產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開展以工代訓。
(四)鼓勵城鄉勞動者采取“先墊后補”方式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可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參加培訓,可自行墊付學費或申請信用帳戶支付學費,補貼標準根據培訓職業(工種)核定。
四、做好服務工作
各級人社、就業公共服務機構資金管理業務科室要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擔當,認真做好資金申請審核和撥付工作。市就業管理局要抓緊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明確基層勞動保障所站就業子系統操作使用權限;就業指導科和農牧民工管理科要指導基層做好企業職工就業登記、基層勞動力資源登記、扶貧車間認定等相關工作,為下一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實名制登記做好相應支撐;失業保險科負責做好困難企業認定工作。
附件:1.通遼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個人信用賬戶申領表
2.通遼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學員登記表
3.通遼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資金申請表(企業、機構)
4.通遼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資金申請表(個人)
5. 通遼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先行撥付申請表(機構)
通遼市促進就業專項工作組(代章)
2019年10月25日